圖書出版
《發(fā)現(xiàn)高密》

獻給我的老家高密

目錄
村莊拾遺
/漫步行走,走進鄉(xiāng)土自在風(fēng)華/
·李村的寶·壩下劉家溝記
·張屋記
·堯頭有過去
·大遲家村散記
·張家墩:一溝兩岸處
·栗園記
·闞家村插畫
·曹家大院
·堤東景物略
·“擺條風(fēng)”過大呂村
/低頭思宇,目睹世間人來事往/
·公婆廟記
·克蘭的聲音
·逄戈莊尋訪記
·聶家莊記
·梁尹記
·鄭公祠附近的瑣碎事
·晾甲埠村變奏曲
·故獻:又一座城
·東張家村的土地問題及其他
·孫家口:村莊的誕生
·奏鳴如琴的柏城村胡同
/尋訪足下,傾聽幾番村風(fēng)民語/
·訪東馬旺村古山茶記
·一個村莊,兩棵棗樹
·雨后荊家屯憶舊記
·龍王官莊記
·邱家大村的幸福生活
·卞家莊憶舊記
·高平莊隨筆
·王干壩之秋和魚
·小河崖上的棋局
·小寄莊記
·尚口:消失的村莊
·史家莊子的心靈
·與蒔戈莊有關(guān)
/詩意人生,漫談生活三言兩語/
·潘劉屯:黃昏搖落的村莊
·雙羊店的閃耀
·河南村的蟬鳴
·道鄉(xiāng)的橋
·鳥瞰北大王莊
·大洪的鄉(xiāng)愁
·老屯:一壺清茶
·南李家莊的情感地圖
·兩縣屯:出村的路
·楊家欄子的流水
·姚哥莊的田園意象
·西劉家莊的兩條路
·南曲濫觴處
 
 風(fēng)物在側(cè)
/名府在前,品味世間厚重過往/
·莫言平安莊舊居記
·莫言南關(guān)舊居記
·讀木寄懷
·單家大院
·九兒的臥房
·城陰城記:土的記憶
·城陰城記:路的記憶
/風(fēng)俗民情,留住鄉(xiāng)間淳樸文化/
·紅高粱記
·從土匪窩到野合地
·高密拤餅記
·過年記:爆竹聲聲
·過年記:擺供
·過年記:剃頭
·過年記:貼紅
·觀燈記:高密的天空下
·麥田記
·玉米記
/心靈散步,丈量家鄉(xiāng)角角落落/
·膠河灣
·柳溝河斷章
·水杉大道
·帶上心靈散步
·白羊山上
·頃王冢記
·古河床行走記
·門樓記
/鄉(xiāng)風(fēng)四溢,守住心中絲絲寧靜/
·帝國的街巷
·她吻了世界的臉
·桐花與廢墟
·啊,牡丹……
·立村槐
·灣
·母校高密一中
·蘋果園的午后時光
·雨落銀杏林

試讀
村莊拾遺

 漫步行走,走進鄉(xiāng)土自在風(fēng)華
 
李村的寶
李村有口老井,甚至可叫古井,因為年頭不短了。有了年頭的東西,就有歷史,有故事和傳說。村里能講古井故事的人越來越少,能講的自然也慢慢成了“古董”,因為年紀(jì)大了。能講的人少,能把故事講完整的更少,所以故事就像老太太高腰棉褲的褲腰帶,來來回回在腰上纏了好幾圈,找得到那頭找不到這頭。當(dāng)然,這種褲腰帶比講故事的人還稀罕,因為李村的人們早不穿高腰棉褲了。有了錢,更節(jié)省,于是流行起低腰褲。干活時一彎腰,屁股露出一半,和青島人的一樣,只是屁股的顏色有的黑點有的白點,有的光滑有的粗糙。但丁字褲衩是沒有分別的,紅得很粉,粉得很紅,逐漸有了城鄉(xiāng)一體化的味道。
李村還有棵老槐,同古井一般老,所以大家更喜歡叫它古槐。據(jù)說差不多到康熙執(zhí)政前夕——其實是崇禎執(zhí)政還是康熙執(zhí)政都只是個時間節(jié)點,與李村的祖先從昌邑金泰往東遷徙沒半點關(guān)系——李村的祖先,有男有女,扛上一棵小槐樹苗,手牽手邁開大步,雄赳赳氣昂昂往東開拔。到達“帝國”高密康莊一片黑土地,抬頭看到東邊有條柳溝河,西邊又剛走過五龍河,地廣人稀,比昌邑那鬼地方好多了,就這兒了。于是將小槐樹苗栽下去,嘴里念著“栽下一棵槐,不用賺就來”,就立了村,取名李家莊。為了讓槐樹成活并盡快長大,李家祖先顧不得休息,在距離槐樹不遠的南邊,連夜挖了井,用來澆樹、燒飯、洗衣……李村人勤快就是從那時開始遺傳的。
看到這里,剛上任不久的李村書記李志科該苦笑著搖頭了。李書記苦笑或開心笑時,我會控制不住地盯住他的牙齒看。一口好牙,雪白,整齊,毫無疑問是喝自來水長大的。據(jù)我觀察,李村一帶的黑土地上,有點年齡,比如六十歲以上的,有口白牙的不多。因為黑土地下面,凈是高氟水,不見“農(nóng)夫山泉”,喝多了高氟水,牙黃骨松羅圈腿,像退役的足球運動員。當(dāng)年李家祖先連夜挖井,好不容易見水流出,興奮地喝一口嘗嘗,卻差點把苦膽吐出來。坐在井邊觀天象,唯見一輪明月如豆,星星躲去老遠,憤道“什么鬼地方,比昌邑還差。”但立村槐已然種下,既來之則安之,守得住的叫本分。所以,李村人憨厚、吃苦、喝高氟水不抱怨也是遠近聞名的。
近中午,李村上面的天開始瓦藍,各種樹梢聳在上面,比平時高,房上的紅瓦片也比其他時間鮮艷了。李書記先帶我們?nèi)タ垂啪?,再看古槐。古井比我未見之前想象的小很多,也就一米多的直徑,沿井口一圈往下砌了碎石。井口周圍布滿村民拋棄的塑料袋和各類垃圾,幾個粗大的白楊樹樁露出地面,裸露著新鮮的鋸痕,其他的白楊直立著,因未成材,還不至于被鋸倒換錢。再向外是一圈房屋,有新有舊,圍起這塊洼地。依此推斷,過去的李村地勢比現(xiàn)在低,古井也荒廢很久不用了,因為站在井口無論怎么瞅,也難見水的影子。
村里能講點古井故事的老人說,過去這井遠近聞名,因先人挖到了龍脈,水流湯湯,從未干枯。從帝國東北鄉(xiāng)往西鄉(xiāng)瞎轉(zhuǎn)悠的土匪,大都到這里歇腳,騎驢的下驢,騎馬的下馬,讓它們喝夠再去打家劫舍,所以,經(jīng)常光顧的土匪的馬和驢,也像村里人一樣羅圈腿的不少。此說估計不真,有戲說的嫌疑。因為離此不遠,就是柳溝河和五龍河,土匪沒有必要都往這里聚集,除非李村的大嫚特別吸引人,但李村的傳說中,并無緋聞。
土匪畢竟是土匪,搶劫殺人是他們擅長和喜歡的,做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有困難的,打個白條算是負責(zé)任和優(yōu)質(zhì)的土匪了。李書記領(lǐng)我們到了郭家,古槐如今長在了郭家的天井里。1946年,一伙土匪一時性起,殺了郭家父子,甚是暴虐,古槐悲憤至極,一氣之下兩年不發(fā)一芽,贏得了全村人的尊重,被稱為“義樹”。后來,村里就有了“村前關(guān)帝廟,村后觀音堂,村中一棵槐”的說法,算是為古槐立了傳,被奉為村中一寶。
領(lǐng)我們觀看古井和古槐時,李書記嘴里不斷念叨村中的一盤石碾。在他的記憶中,那盤石碾似乎有特別的意義。具體有什么特別意義他又不說,我們也沒問。他很肯定地告訴我們他將把石碾重新“支”起來,并收拾好古井,讓它們恢復(fù)過去的樣子,變?yōu)榇逯幸痪啊?br /> 這個景觀我們可以想象它的樣子。巨大的碾盤平躺在石墩上,中間的圓孔立一根粗大的榆木立柱,作為軸心,木框架裹著碾盤之上的石磙,結(jié)實的木棍伸到碾盤外面,套上驢,驢蒙著眼,環(huán)繞石碾轉(zhuǎn)圈,行千里路而離不開某個圓點,像人生一般旋轉(zhuǎn)。石碾里的地瓜干、玉米、高粱、小麥等在石磙的巨大壓力下被碾碎,用于村里人的四季口糧。這也是離開我們不遠的一個時代的記憶。村里人只要站在這里,就會想起過去,記住那些已經(jīng)開始褪色的年代大概就是它的意義吧。
李書記沒有帶我們?nèi)フ把鲇幸饬x的石碾,而是穿過村里道路,往西走,路過幾間舊房子,路過舊房后面一棵高大的椿樹。椿樹的枝杈像手指在高空亂晃,戳破了天空。戳破天空的還有如今在農(nóng)村難得一見的高大本地梧桐,雖然數(shù)量不多,也已經(jīng)很壯觀。它們枯干了的果子像鈴鐺,密密地占滿枝條,在風(fēng)里震顫,只是聽不到聲音。
我們的目的地是村莊西側(cè)的圍子溝。過去,李村大半個村莊被一條圍子溝圈著,帶給村民們某種心理上的安全感。溝寬闊十余米,深數(shù)米,四季流水不絕,魚蝦在水里繁殖,野草在溝坡生長,溝沿植柳、榆、刺槐等樹木。挖溝的土,圍繞村莊夯實成圍墻,防風(fēng)防水防土匪,是村莊過去最具建樹的工程。
如今的圍子溝只殘余了一小段,呈灣的形狀,我們叫它古灣,還彰顯著李村斑斑點點的歷史。過去的清水環(huán)繞早已不見,溝底溝沿盡是垃圾,黑色白色的塑料袋俯拾皆是,一片蕭索,宛如寒冷的天氣。周圍的柳樹,顯然已是高齡,存活到今著實不易,有的傾斜在灣內(nèi),曲岸斜柳,亂枝拂堤,不失滄桑愴然之美。
出村時,迎面見老雙羊路邊跑來一條白花小狗,嘴里叼只黑色塑料袋,看不清袋子里裝了什么。那花狗邁動碎步,一臉滿足的樣子,尾巴翹起,不停搖晃,靈敏地躲開過往車輛,用克制卻極快的速度往村內(nèi)跑去。我想,它大概和我們一樣,找到了寶物,急于叼回家,交給主人。在帝國,這樣的行為大受歡迎,一般被稱作“會過日子”。
2015.1.21

作者簡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965年生,高密人,山東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。畢業(yè)于中國傳媒大學(xué)新聞系,分配至某新聞單位從事記者、編輯。20世紀(jì)90年代初辭職,游歷南方10多年,從事過傳媒、策劃等多種職業(yè)。2008年返回家鄉(xiāng),相伴鄉(xiāng)野,寫詩著文,追夢求真,完成多部詩集和散文“老家三部曲”寫作。獲第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四屆風(fēng)箏都文化獎,第二屆齊魯散文獎。

Time:2024-05-27 12:13:33  編輯:閏江文化
RETURN